联华证券
在线配资平台怎么样 领导力|普通人要实现财富自由,从修炼“财商”开始
导读在线配资平台怎么样
人人都想拥有财富,更渴望早日实现财富自由,但理财不只等于投资,而是一场关乎品格塑造、职业选择与时间复利的全面修行。一个简单直观的财富公式是:财富 = 专注 +(自律 x 时间 x 分散投资),大都和性格有关。大到人生规划、资产配置、家庭关系,小到习惯培养、天赋发掘、人际交友、花钱储蓄等,书中的 100 多条建议不仅能让读者稳步积累财富,更能助其做出明智的人生决策。
财富之门,万千路径皆可通。
积累财富是一种手段,我们最终是为了获得经济保障,实现财富自由。换言之,我们获得财富就意味着摆脱了财务焦虑和赚钱的压力,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避免人际关系因金钱蒙上阴影。这听起来很简单,甚至易如反掌,但事实并非如此—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竞争的市场中,这个市场擅长制造各种问题,我们似乎只能通过购买更大、更好的东西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
如何获得财富自由?好消息是,这个问题有答案;坏消息是,你要慢慢来。在新书《财富方程式——拥抱富足、自洽与幸福的人生》中,斯科特·加洛韦教授将大量关于市场和财富创造的信息提炼成4条可行的原则,也就是一条财富公式:
财富=专注+(自律×时间×分散投资)
01
自律:告诉自己“我能掌控这件事”
财富自由并不来自智力的修炼,而是行为模式的结果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减少导致过度负债的行为,并培养出能创造财富的行为模式呢?换言之,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行为与意图保持一致呢?表面上看,这似乎需要自控力。然而,自控意味着凭借意志力严格执行计划。这种与自身的本能不断抗争的状态,终究会让人精疲力竭。一定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力量,使人能够保持知行合一。
一言以蔽之,我们需要塑造“品格”。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诱惑、人性的弱点、生活的挫折与命运的捉弄,我们唯有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植于自身的品格,才能凭借持之以恒的决心抵御外界的冲击。如果我们有意塑造自身持之以恒的品格,新年计划就不会落空,人人也都会记得写感谢信。然而现实是,我们的行为恰恰反映了我们的本性。因此,与流行的观点相反,重要的不是想法,而是行动。
如何养成自律的好习惯,让它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与冲动进行无休止的斗争?我们可以先从放慢生活节奏开始。
也许你每天都要做上百个不大不小的决定:早餐吃什么,要不要去健身房,如何回复同事言辞尖锐的工作消息,忙了一整天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该做什么,等等。人的本能反应往往是凭直觉或情绪做决定,因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。事后我们会将自己的反应归咎于外部环境—没吃早饭是因为要迟到了,回复同事信息时语气生硬是因为对方无理取闹。
还记得斯多葛学派提倡的智慧吗—认清自己能掌控什么。正如马可·奥勒留所言:“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智,但无法掌控外在事件。”心理学家维克多·弗兰克尔也曾说过:“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,在这个空间里,我们可以主动选择如何反应。而我们的反应,决定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。”我们无法掌控外部环境,但可以选择如何应对。
如果你每天能从上百个决定中抽出几个,留给自己一点儿思考的空间,找到弗兰克尔所说的那个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,并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既定计划,你就会为下一次的抉择积蓄力量。哪怕每天只有一次,你可以告诉自己“我能掌控这件事,我的反应由我决定”,然后选择正确的行为,而不是屈服于一时的冲动,你就已经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。
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压抑情绪、永不生气。我自己也经常生气,甚至过于频繁。你也并不需要杜绝沮丧、挫败或羞愧,这些都是人之常情,是我们面对挫折和错误时正常的反应。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觉察并接纳愤怒、恐惧或贪婪的存在,但不要任由这些情绪支配我们的行为。
品格和行为能够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。只要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一些行为,你就能逐渐塑造出更强大的品格。
02
专注:缺乏专注,就如同在原地打转
心之所向,决定所成。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处理来自感官和潜意识的海量信息。而意识—我们自我感知的核心,像一个无情的过滤器,它只允许其中极少部分的信息浮出水面。在每个瞬间,我们只能追随一条思维线索,只能关注一条相对狭窄的刺激流。专注,就是我们选择将注意力投向何处。
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,社会向我们展示着一系列的诱惑与恐吓,人生的道路看似广阔无垠,却又需要我们在分岔路口不断做出选择。我们的生活,正是这些选择塑造的结果。我们可以随波逐流,时而幸运地踏入成功的殿堂,时而又迷失在茫茫人海。抑或是我们可以凭借远见卓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,选择一条经过深思熟虑的道路,保持清醒,笃定专注。
实现财富自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。在这漫长的征途中,唯有保持专注,才能有所成。回顾我个人的成功之路,这同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大部分因素都不在我的个人控制范围之内。然而,我始终坚信,我能掌控的,也正是你能掌控的,就是竭尽全力,并始终保持专注。勤奋固然是职业发展的动力,但一个人若缺乏专注,就如同在原地打转,空耗精力,终将一无所获。
一个人仅仅被告知要“专注”是不够的,因此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并引导自己的专注力,尤其是在职业生涯中—我认为,职业发展应该占据一个人的主要时间和精力。这些建议源自我个人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,以及从同事、客户、学生和朋友身上观察到的有效方法。我将按照时间顺序展开,首先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,接着会分享一些随着职业发展而变得更为重要的见解。虽然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独一无二且不断变化的,但我相信这些原则普遍适用于大多数领域和人生阶段。
在投资银行领域的短暂尝试失败后,我转向了创业之路,或者更准确地说,是创业选择了我,因为我缺乏在公司环境中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。我内心的不安让我难以胜任为他人工作,而且我在这方面也并不擅长。事实证明,不止我一个人这样。研究人员对一群传统员工和企业家进行了调查,发现企业家在“亲和性”(五大性格特质之一)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传统员工。这一发现并不令人惊讶。还有证据表明,创业精神与风险偏好有关,并且可能具有遗传性10。关键的启示是,认识自我可以也应当指导你的职业选择。
在你对自己和自己的天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,如何将其与合适的职业相匹配呢?你可以从排除法开始,避开那些你不适合的职业路径,这一点可能比单纯寻找理想职业更为关键。我个人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投资银行,但我很快就意识到,那里的工作内容、同事以及客户群体都不符合我的期望和性格。
不过,也要注意不要因为错误的理由而排除某些选项。比尔·博内特鼓励人们与在不同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前辈交流。他形容这如同“时间旅行”,因为你可以预见到一旦深入某个职业,它可能会是什么样子,而这往往与初入行时的体验大相径庭。如果你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,你应当基于自己最终可能达到的位置来做决策,而不是仅仅基于起点。正如博内特所言,“你希望22岁时的自己来决定你40岁时的方向吗?”你要倾听你未来的心声。许多职业在起步阶段都需要经历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,事实上,几乎每个职业在掌握基础知识后,都可能包含一些令人感到无聊的元素。博内特指出,对某些任务感到无聊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随着你在职业道路上的晋升,你通常会转向不同类型的任务。你需要避免的是对这个职业的核心内容或实质感到厌烦。
03
时间:强大的复利效应
20世纪美国诗人德尔莫尔·施瓦茨曾写道:“时间如烈焰,将我们燃烧。”这话虽然有些悲观,但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时间无情,吞噬一切。逝去的已成回忆,无法改变;未来的虚无缥缈,难以捉摸。我们唯一能把握的,能活在其中的,只有当下。沉溺于过去,或是虚度光阴,不思进取,妄想未来会自行好转,只会让你悔恨那些错失的良机。
你比宇宙更灵动,更具才华。宇宙无法像你一样流畅地交流,也无法体察细微的差别。你就像短跑健将尤塞恩·博尔特一样速度惊人。然而,宇宙终将战胜一切,因为它掌握着终极武器—时间。宇宙的步伐缓慢如漂浮的冰川,但它深知自己终将胜出,因为它以数十亿年为单位变化着。
时间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,对年轻人更是如此。年轻人拥有大把时间,却鲜有人意识到它的珍贵,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。毕竟,只活了25年的人很难想象50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。然而,能否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,保持耐心,制定稳健的长期策略,或许正是区分一个人是“有才华谋生”还是“有能力积累财富”的关键所在。
时间是最不应该挥霍的财富。钱没了可以再赚,但时间一去不复返。我并不是说不能放松,适当的休息不仅可取,更是必需的。但放松要有度,别让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。
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,时间虽然是我们的长期盟友,但它在短期内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对手。这里面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,它们将为本部分的讨论奠定基础。首先,时间具有强大的复利效应。很多人都熟悉金融领域的“复利”概念,这是理财规划的核心原则。得益于时间的力量,即使微小的财富增长也能逐渐累积成可观的收益。
然而,复利的力量远不止于投资回报。投资费用也会产生复利效应,如果管理不善,它们足以蚕食你的收益。通货膨胀同样如此,它是你财富积累之路上最顽固的敌人,无情地侵蚀着你的财富根基。
这种复利效应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。从习惯的养成到人际关系的建立,我们的行为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复利效应,它们逐渐积累,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其次,是我们对当下时间的体验。专注和自律是充分利用当下时间的有效途径。创造财富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如何分配时间和金钱(两者本质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),还需要我们具备明智决策的能力,无论决策大小。
最后,是关于时间权衡的终极问题。创造财富的有趣之处在于,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牺牲眼前的愉悦,让“另一个人”—未来的自己更加幸福。我们努力工作赚钱,是为了让不久后的自己能衣食无忧;我们储蓄投资,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拥有经济保障和美好生活。想象未来的自己,以及你掌握时间后可能的收获,你就能欣然接受用当下的愉悦换取未来的幸福。
04
分散投资:你不需要追求收益最大化
分散投资是一种防御策略,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,防守才能赢得冠军。这是因为投资有着根本的不对称性:你可以享受无限的收益,却无法从归零中恢复。高风险的投资资产—成长型股票、衍生品可能会令你血本无归。如果集中投资于类似资产,一次失误就可能让你倾家荡产。分散投资可以限制你的损失。诚然,它也会限制你的收益,但如果你在一笔投资中输光了,那就没有收益可言了。更重要的是,你不需要追求收益最大化。
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。和媒体宣传的恰恰相反,投资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世界首富。一个管理得当、风险分散的投资组合,就能为你带来实现财富自由所需的回报。当然,你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去冒险,追求爆发式的收益。随着你在市场中积累经验,你会学会分辨真正的机会和那些虚张声势的“叫卖声”。一个安全、稳定增长的资产基础,能让你更有底气,用你最宝贵的资产—时间,去追求更大的机遇。这就是我在《财富方程式》这本书开头提到的两条财富之路:最好的选择就是双管齐下。
分散投资,不是简单地持有不同资产,而是要持有不同风险属性的资产。还记得抛硬币的例子吗?那是一种简化版的风险,只考虑硬币哪一面朝上。但投资的风险可不是这么单一,而是多方面的。
就拿苹果公司来说,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:经济不景气,消费者可能就不愿意每两年花1200美元买新手机了;库克总有一天会退休,他的继任者不一定有他那样的管理才能。这些(以及其他许多)风险,构成了苹果公司的风险状况。我们可以说,苹果“暴露”在这些风险之下。
我持有的苹果股票同样让我暴露在这些风险中。如果我把全部身家都押在苹果上,我的投资就太集中了,这等于我把自己的财务安全完全寄托在别人的决策上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那怎么才能既享受到苹果带来的高回报,又降低那些我控制不了的风险呢?答案就是分散投资。
请注意,苹果公司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,既有非常广泛的宏观经济风险(比如经济增长放缓),又有超越苹果公司本身但对其影响尤为显著的地缘政治风险,还有完全源于公司内部的风险(如库克最终退休)。我把资金分散投到苹果和耐克,确实可以降低库克退休带来的风险,毕竟库克对耐克没什么影响。但这招儿治标不治本,我依然要面对国际市场带来的风险,毕竟耐克也高度依赖海外的生产和消费。更别提消费市场大环境的波动,毕竟这两家公司卖的都是“锦上添花”的非必需品。
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事实上,在制造业或消费品领域,想完全避开海外市场可不容易,比如中国市场。就连哈雷摩托这样的美国本土品牌,很多零部件也得靠中国制造商供应。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(LVMH)虽然大部分产品在欧洲生产,但其很大一部分销售额都依赖中国消费者。
所以,想平衡苹果这类公司的风险,与其选耐克,不如选能源公司—它们大多不太依赖海外市场,而且在经济低迷时它们往往表现更佳。或者,我们也可以考虑那些专注于本土市场的公司,比如家居建材零售商和房地产管理公司。
当然,选股这事儿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所以才有了共同基金这类投资工具,基金经理通过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计算,帮你操心选股、分散风险,你只需付一小笔管理费(当然越低越好)。这种分散投资的理念源于投资组合理论,它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,当时经济学家终于能搜集足够的数据来评估复杂投资组合的回报了。
分散投资的意义可不仅仅是挑选几只不同的股票,而是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。股票作为一个资产类别(下面会有更多介绍),往往会同涨同跌,所以我们无论怎么选股,都无法完全规避股市整体的风险。
然而,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转折—分散投资的秘诀不再是秘密,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全球各类资产。讽刺的是,这反而让分散投资变得更难了,因为资本的流动性让原本毫不相关的投资项目产生了联动。比如,澳大利亚铁矿石股票暴跌,可能会影响德国债券价格,这是因为在澳大利亚遭受损失的投资者,可能需要通过出售其持有的德国债券来筹集资金(以弥补损失)。尽管如此,分散投资依然是正确的策略,只是执行起来更难,效果可能也不如从前了。
总而言之,分散投资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门科学,它能帮你扩大风险敞口,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线配资平台怎么样,在变幻莫测的全球经济中屹立不倒。